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起名 > 正文内容

用论语给起名公司 从《易经》和《诗经》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为基金公司起名寻找灵感和更名

涂冲创意/摄影:陈金星/绘图

证券时报记者 于世鹏

基金公司股权变更,不仅会带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变化,还可能导致公司名称发生变化。 基金公司起个新名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近日,多位公募内部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命名思路。 在他们看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跟在股东名下,这也是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通行做法,但也存在容易混淆、识别度不够等问题; 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包含“中国”、“国”、“华”、“福”等词,但这样的名字已经太多了,不一定轻松通过工商注册。

从近年来新成立的公募起名情况来看,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起一个具有人文或投资内涵的“小名”,为品牌文化注入内涵,是主流做法。 但这需要名人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取材于《易经》、《诗经》等经典,但用词不能太生疏。

基金公司更名屡见不鲜

“金融公司起名或改名是一种品牌化方式,在基金行业也很常见。但目前基金公司有130多家,注册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取个好名字越来越难了,很难,很费脑子。” 一位公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所在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动尚未最终确定,但股权交易内容已基本确定。 按照方案,公司大股东将全部退出,公司名称需要变更。 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准备相关事宜。 “现在还不确定是否采用新的股东简称或新名称,新股东会有他们的想法,我们会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同时我们也在准备logo的调整。等等视觉设计方面。”

记者了解到,另一家中小公募将于2022年底实现股东变更,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该公募内部人士近日向记者谈及公司的新变化用论语给起名公司,并提到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更名。 新名称公布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将陆续发声。 该人士表示:“目前的想法是直接去掉老股东的简称,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以刚刚过去的2022年为例,至少有3家公募因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而更名。

2022年11月,华融基金宣布更名为国信国证基金。 原因是中国国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华融证券、华融基金名称分别变更为国信证券、国信国证基金。 北京京冠泰富基金也是公募,有更名历史。 公司于2013年由国开证券发起设立,早期名称为国开泰富基金。 2022年生辰八字,国开证券将所持66.7%的股份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北京京冠泰富基金。 . 此外,因境外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信达澳洲银行基金于2022年3月更名为信达澳洲银行基金。此外,平安基金、华宝基金、兴银基金、太平基金、和国金基金在2022年之前都经历过更名。

类似于股东名称

用论语给起名公司_诗经论语起名_诗经楚辞论语起名

基金名称容易混淆

在基金行业25年的发展历程中用论语给起名公司,不仅更名案例屡见不鲜,重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例如,目前的国投瑞银基金前身为2002年6月设立的境内公募中融基金。2005年,国投信托与瑞银集团(UBSAG)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后更名国投瑞银基金是第一家外资持股比例为49%的合资公募基金。 业内所说的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原名道富基金。 2014年股权变动后变更为中融基金,目前中融国际信托和上海融盛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51%。 49%。 根据国联证券今年2月22日的公告,国联证券将收购中融基金75.5%的股权。 另外,兴证环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当时使用的名称是兴业基金。 后续股东变动后,分别变更为兴业环球基金和兴全基金。 2020年兴证环球基金更名。 现在听到的兴业基金是2013年兴业银行持股90%成立的基金公司。

名称是为了方便记忆和日常交流公司起名,但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尤其是证券公司公募)往往直接使用股东姓名。 据统计,在这100多家基金公司中,60%以上的基金公司名称是由股东名称组合而成,让投资者产生混淆,如财通基金、财通资管、财通证券等。 黄金公司和中金基金。 此外,还有一些公募基金名字雷同,很多人分不清,比如博源基金和博道基金,长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红塔宏图基金和宏图创新基金。

容易混淆也没关系,因为基金公司也有视觉标识等标识,所以有投资人根据各个公司的标识进行视觉名称改编。 例如,标识为狮子的诺安基金被投资者称为“狮子基金”,标识为山的景顺长城基金被投资者称为“大山基金”。 类似这种形象化的名字还有很多,比如“盾牌基金”(华宝基金)、“迷宫基金”( Fund)、“Web Fund”(银河基金)、“磁铁基金”(海富基金)互惠基金), ETC。

取一个内涵丰富的“小名”

上述公募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去掉旧股东简称是一种方便的命名方式,但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认可度。 此外,新股东是否会有具体想法、能否通过工商注册等因素也必须考虑。 此外,由于基金产品名称中包含公司名称,公司名称变更将导致基金产品名称发生变化。 根据《基金法》等规定,经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管理的所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名称、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可以修改和变更。

另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名字不仅仅是头衔和标志,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与金钱息息相关的金融行业。 为此,很多企业都会翻阅《易经》、《诗经》、《论语》等古籍,以期找到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好名字。 例如,全国基金的名称来源于《易经》中的蒙卦,“山出泉,君子以果养德”,首先体现了道德的核心理念,专业卓越,时间为友。 博时基金的“博时”二字亦取自《易经》,标识取自《易经》的卦象,与佛教的万字同构,寓意人才济济,人才济济。资金的收集。

分析人士认为,以往基金公司的命名思路倾向于“自上而下”,即选择宏大,如“中国”、“国家”、“华”、“福”等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大公司。 但现在这个想法不太奏效,因为注册的公司太多,一是缺乏差异化,二是工商注册不容易通过。 因此,后起的资管机构往往会另辟蹊径,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起一个具有人文或投资内涵的“外号”,如全国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永盈基金等,以及诺亚财富(源自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九方财富(源自九方高象马的典故)等与基金融资相关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古书上的名字虽然有一定的辨识度,但用词也不能太生疏。

开户炒股享福利,入金188元抽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易学起名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pintuanhou.com/post/1199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