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公司起名 敢冒险,敢做,敢为人先 | 从“永钢”到“永卓”,“村办”民营企业为何韧性如此之强?
汇点资讯 第一次来到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的人,都会被村子现代的面貌所震撼:宽阔平坦的马路,繁华宽敞的城镇广场,楼房般的小区……
“我们城里什么都有,有几家咖啡店,还有肯德基。” 1月12日,记者来到永联村岗村佳园,遇到的村民热情介绍。
这里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一个企业的名字——“永钢”。
永联村被誉为“中国钢铁第一村”。 1984年,永联村集资30万元办起了轧钢厂。 第二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拉开了“滚富村”的序幕。 .
2021年底,永钢集团将更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成立永卓控股有限公司。 至此,永钢集团调整为永卓控股钢铁制造板块的经营主体。
从“永钢”到“永卓”,如今,这家发源于农村、地处村边的小轧钢厂已发展成为“庞然大物”。 不变的是,村民依然是股东。
新年伊始,永卓控股在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发布了年度“成绩单”: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450亿元,同比增长 20.5%。
大浪淘沙,金坠沉。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仍能实现增收并实现逆势上涨,可见永卓强大的韧性。 一家“村办”民营企业也有如此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不禁要问:这种韧性从何而来?
沿着驻地小镇广场上一个金手指雕塑的方向,开车几分钟就可以到厂区一探究竟。
永钢特钢电炉炼钢厂集控中心大屏幕一侧,盘温、回包及时率、出包率等钢铁冶炼数据。成分合格率实时显示。 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少量的检验人员。 控制中心4名工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输入相关数据,即可基本完成风电连铸圆坯的生产钢铁业公司起名,实现了当前制造业先进的“数字孪生”作业场景。
“目前,我们的风电连铸圆坯产品已实现φ380-全覆盖,风电轴承钢约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 永钢集团副总裁程勇自豪地表示,针对当前火热的风电领域,永钢集团积极发展“风电用钢”,打造与其相适应的各类高端产品。
这样的数字化生产场景,正是公司“变通用变精品、变精品变特殊、变特殊变精品”发展战略的缩影。
自主研发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道”。 永钢集团建立了由多位中高级产品工程师组成的产品研发中心。 先后引进多台先进设备和优质特钢生产线,开展产品研发工作,提高产品档次,扩大产品附加值。 2019年以来,永钢开发新产品300余个,涵盖建筑、能源、交通用钢、高性能大尺寸直切用非调质钢等多项新产品,充实国内市场。 空白的。 不久前,永钢集团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事实上,作为一家以钢铁起家的民营企业八字测算,要想保持发展韧性,不仅要继续做大主业优势钢铁业公司起名,练好本领,夯实自身发展基础,还要积极求变,未雨绸缪公司起名,把握新机遇。 实现突破。
“钢铁是周期性行业,市场波动性大,要时刻保持对时代、对行业的危机感和敬畏心,从改变自己做起,优化管理机制,推动持续转型和企业升级。” 永卓控股党委书记、总裁吴仪坦言,在产能受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开展多元化产业布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建设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转型。
只有提前打草稿,才能从容写作。 早在10年前,随着钢材市场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永钢就开始了非钢业务的发展布局,为企业转型积蓄力量。 2020年,永卓非钢板块营收占比首次超过50%,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年后,永卓控股整合钢铁制造、新能源、赋能制造、环保、建筑、金融贸易等产业板块,理顺产权关系,优化完善经营机制,真正完成了圆满成功。从单一的钢铁企业向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转型。
“企业多元化绝不是‘去钢铁化’。” 永卓控股董事局主席吴耀芳相信实体经济的力量,公司保持战略定力。 稳步提高钢铁主业含金量,必将实现钢铁工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不断突破创新,既是企业锤炼出的不凡气质,也是保持韧性的“关键法宝”。 目前,永卓聚焦新能源产业板块,正在全力推进张家港海锦江LNG接收站项目。 项目将通过LNG接卸、储存、气化、输配等环节,为苏南地区民用天然气供应和国家储气调峰提供支撑。 集调峰电站、冷能空分、干冰制造、制冷冷藏、分布式能源为一体的清洁能源综合产业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多期待。
在吴耀芳看来,“村企一体化”模式并没有过时,而是有了新的内涵。 他常说“永联村和永卓控股两党委要精诚合作”、“哪怕有一天钢铁行业走下坡路,能接上新项目,村民总有红利,我相信机会无处不在。” “
新华日报联合报记者付启宗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