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医疗器械公司起名 鱼跃医疗创始人吴光明的资本帝国
“家用医疗器械第一企业”鱼跃医疗成为当前疫情的受益者。
防疫政策的调整以及“老人无声缺氧”的警告,让血氧仪、制氧机迅速成为防疫热门产品。
纷纷囤积、购买血氧仪,景色无与伦比。
受大盘影响,血氧概念股也大幅上涨,尤其是鱼跃医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后开始强劲复苏。
事实上,这对于鱼跃医疗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自出厂以来就不断“涨价”,价格已经上涨了十几倍。 鱼跃医疗不但没有抓住机会随势腾飞,反而通过一些风骚操作将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短短半个月时间,鱼跃医疗的口碑已然“扑街”。
迫于压力,官员们昨天不得不展开调查。 事实上古典医疗器械公司起名,其创始人吴光明也引起了关注。
作为白手起家的典范,吴光明多次登上百富榜。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初期,吴光明还用私人飞机向武汉运送医用制氧机和呼吸机。
数据还显示,吴光明目前拥有5家上市公司股份,甚至有传言他曾联手马云拿下意大利顶级医疗器械制造商。
01
天眼查显示,江苏鱼跃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8年登陆深交所,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
梳理信息可以发现,鱼跃医疗创始人吴光明,拥有鱼跃集团董事长、鱼跃集团董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商、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等多项职称。
他也是资本运作的高手。
1962年,吴光明出生于江苏丹阳一个普通渔民家庭。 他从小就学会了钓鱼,并不愿意当一名渔夫。
大学毕业后,吴光明进入当地一家纺织厂,从事纺织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工作。
由于工厂经营不善,吴光明被迫选择“下海”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医疗器械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22岁的吴光明和几个朋友用8000元东拼西凑,做起了“倾倒”兽用金属注射器的生意。
然而,和几个朋友的生意只维持了3年就“解散”了。
尽管如此,吴光明三年的创业经历却让他对医疗器械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1987年,吴光明和父亲吴连福开了第一家小作坊,主要靠代理兽用金属注射器等物品维持生计。
为了不让父亲辛苦古典医疗器械公司起名,吴光明自己扛起大旗周易预测,日夜跑单,开始销售。
“别告诉我没有人做过。正因为没有人做过,我们才能制定如何做的规则。” 吴光明曾经说过。
1988年,吴光明与父亲共同创办江苏鱼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医疗器械行业。
“鱼跃”这个名字首先是因为它的渔民出身,更重要的是它寓意着它能“跃过龙门”。
改革开放初期,创业虽然艰难,但市场并没有辜负他的努力。
当时中国的医疗器械全部被国外品牌控制,血氧仪最便宜,售价10万元以上。
成立之初,“鱼跃”只能生产听诊器、水银血压计,最后靠生产医用轮椅站稳了脚跟。
凭借吴光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鱼跃”在医疗器械圈内逐渐赢得了声誉。
2006年,在吴光明的带领下,鱼跃医疗从一家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工厂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名员工的医疗器械制造公司,并准备进军资本市场,IPO也提上了日程。 。
今年,平安证券投行部入驻鱼跃医疗,开始全面推进鱼跃医疗重组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深交所工作人员、证监会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舒以岳母彭平昌的名义成立了深圳十方联公司。 。
2007年,吴光明将其持有的鱼跃医疗3.89%的股价以6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刚刚成立一年的深圳世联,每股仅2元。
不过,这笔交易也为未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仅仅一年过去,2008年4月,鱼跃医疗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保荐制时代第一股上市的医疗器械行业股票。
此后,吴光明带领鱼跃医疗不断拓展业务和产品范围,直接或间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站稳脚跟。
02
鱼跃医疗成功上市后,吴光明似乎学会了如何玩转资本。
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吴光明开启了快速收购模式。
2006年1月,吴光明及其子吴群全资设立江苏亚历克斯投资有限公司。此后,该公司于2008年1月秘密参与投资宝莱特,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的背后,冯小舒也出现了。
2009年,鱼跃医疗收购了生产“华佗牌”针灸针的百年苏州医疗用品厂,两年后又收购了镇江康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0%的股权。
而这也被认为是吴光明争夺医疗耗材市场的开始。
在迅速拓展商业版图的同时,吴光明也悄然扩大了自己的资本朋友圈。
2011年,吴光明引资,与金陵华软实际控制人王光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王光裕的关系和推荐下,吴光明还结识了21世纪集团家族控制人徐尚龙、扎根青岛的新地集团董事长齐洪波等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吴光明和徐尚龙有很多交集,两人还一起出现在江苏省的多个创业扶持计划中,并成为创业导师。
此外,吴光明还与红杉中国高级合伙人沉南鹏有很多交流。
其中,沉南鹏曾在一战成名后出现在吴光明收购老国企的背后。
2014年8月,鱼跃医疗公告称,吴光明及其子鱼跃科技将以相当于前收盘价20%(23元/股)的价格转让给深圳前海红杉光明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7%。
就这样,吴光明父子全资拥有的鱼跃科技套现了8.56亿元。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吴光明套现的原因。 吴光明收购华润万东需要资金。
仅一个月后,即同年9月,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11.42亿元的对价收购华润万东1.12亿股国有股。
华润万东后来更名为万东医疗。
此外,吴光明以6.91亿元收购上海器械集团100%股权,并将上海器械厂并入上市公司鱼跃医疗。
然而吴光明并不满足于此,停止了扩张的“野心”。 。
直到2017年,热衷于“资本扩张”的吴光明斥资56.38亿元收购了云南白药10%的股权,吴光明才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仅如此,同年12月,吴光明携手马云等人组建“中国最强医疗投资集团”,荣获意大利百胜餐饮集团!
正当吴光明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时,证监会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发现了。
鱼跃医疗、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吴光明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
随后,吴光明贿赂平安证券薛荣年、为检察官冯小树、蒋佐良送好处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随后,吴光明被罚款3700万元,他本人则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退居幕后。 鱼跃医疗在资本市场也遭遇滑铁卢。
03
2020年,疫情来袭,医疗设备等抗疫物品成为急需的救生装备。
鱼跃医疗选择站出来,继续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提供制氧机、呼吸机、血氧仪、体温计等防疫物资。
鱼跃医疗也因此一度成为疫情防控的“明星企业”。
据统计,驰援武汉的无创呼吸机中约70%来自鱼跃医疗。
在捐款捐物的同时,鱼跃医疗的产品销量也迎来激增。
财报显示,2020年鱼跃医疗营收67.34亿元,同比增长45.26%,营业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143.27%。
短短三个月,股价涨幅超过90%,鱼跃一度成为资本宠儿。
虽然吴光明之前也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但鱼跃医疗在疫情初期的举动也为他挽回了不少名誉。
然而,这样一家疫情防控初期的“明星公司”,如今却深陷舆论漩涡,被网友指责为“丑到不敢吃”、“为了赚钱”。国家”。
日前,“血氧仪涨价”、“1380元的血氧仪成本仅需几十元”等话题引发热议。
据相关报道,“切至堂药房旗舰店”销售的“鱼跃血氧仪YX301指夹式血氧饱和度检测家用手指脉搏精神监测血氧(当天)YX301新款”售价高达1380元。
在鱼跃医疗官方店,YX301型血氧仪售价299元。
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鱼跃医疗的血氧仪“去年88购物节在官网居然卖94元,最近才涨到299元”。
不仅如此公司起名,还有网友评论道:“今年5月份京东买的鱼跃制氧机1826元,现在2999元,已经缺货了。”
有网友指出,鱼跃制氧机价格两天从4700元变成了9800元。
对此,鱼跃坊工作人员曾向外界解释,公司自营旗舰店的299元属于原价。 如果之前消费者购买价格低于299元,可能是公司在不同的活动中给予了利润空间。 其他价格由商家自行设定。
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血氧仪并没有恶意涨价,而是原材料涨价了。”
据北京商报报道,该血氧仪销售人员表示,出厂价有所调整。 “具体数字太敏感,但可以说目前血氧仪的出厂价已经翻了一倍。”
一波起落又一波起落。
鱼跃医疗深陷“涨价门”的同时,也陷入了违约召回风波。
12月28日,有博主在微博爆料称,自己在鱼跃医疗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台制氧机,但该产品在送到其家门口的中转站时被商家召回。 他致电询问顺丰,得到的答复是“是发货人的要求”。
无独有偶,随着舆论开始发酵,有网友在网上呼应,“我在京东下单,等了一个多星期才显示正在发货,突然单方面下单”取消了,联系客服说只能再拍一张,看来涨价是商家的常规操作了。
事实上,类似的操作并非独一无二。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期鱼跃医疗的20起投诉中,“涨价”、“虚假发货、拒绝发货”等问题屡屡出现,且这波投诉远远超过之前的投诉数量。 。
面对如此风波,鱼跃医疗回应称,由于鱼跃员工感染新冠病毒,近期因临时工操作不当,导致该批货物发错型号。 共发现同批次型号100个,工作人员立即召回。
目前,鱼跃已联系全部100名受影响消费者,其中30名选择留错型号并退差价,60名选择寄新品,还有部分消费者没有注意到短信。 反馈滞后。
同时,鱼跃医疗将加强管理,优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鱼跃官方的回应,网友们似乎并不认同。 有消费者质疑,“涨价之前,我并没有错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鱼跃医疗制氧机全球市场份额约60%,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鱼跃医疗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16亿元,同比下降3.6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下降15.99%。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血氧仪相关企业近730家,其中广东企业超过520家,占比72.29%,排名第一。
可以说,鱼跃医疗的竞争对手很多。
然而,鱼跃医疗的做法并不是为了维护良好形象,而是趁机涨价,引发诸多投诉,让自己陷入舆论漩涡。
鱼跃医疗真的有未来吗?
让人好奇。